鄭杭生:是這樣的,我經常對我的學生說,要多走多看,特別要下基層考察我國基層社會實際是怎么運轉的。這里可以講一個笑話。我的一個畢業(yè)多年的學生后來去開了一家飯店,一次他對我說“鄭老師,我現在離社會學遠了,但離社會卻近了”,你看,這實質上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就是我們不能把社會學做成一門僅僅是書齋里的學問,而要扎根社會現實,并用實際檢驗我們的理論究竟有沒有解釋力、有沒有用。所以,近年來,我好幾次帶著我的博士研究生下基層,不僅帶在讀的還帶以前畢業(yè)的現在當了老師的。去年的時候,我就帶了包括你在內的一個團隊去了我的家鄉(xiāng)(出生地)杭州,專門去了解調研了杭州“復合創(chuàng)業(yè)主體”作為一種新型主體的創(chuàng)業(yè)經驗。我和大家發(fā)現,在主要依靠土地、廉價勞動力、自然資源等初級資源的發(fā)展方式無以為繼的情況下,杭州市建立起了一種新型的創(chuàng)業(yè)理念,出現了一種政府、公司、社團、大學科研機構等聯合創(chuàng)業(yè)、協同創(chuàng)業(yè)、復合創(chuàng)業(yè)的情況。學生們對我說,去了以后,很受啟發(fā)。我自己也一樣。我感到杭州市的理念、思路與我和楊敏教授近年來的一些理論思考不謀而合。今年上半年我還帶了我的學生去了河南鄭州,看一看當地“三化兩型”建設的新發(fā)展,發(fā)現鄭州市在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和生態(tài)型、創(chuàng)新型城市建設上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應當說,這樣一些感悟,是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更是學不會的。所以,我一直對我的學生說,要下基層多走多看,離社會近一些。除了有組織的調研,每年春節(jié)回家鄉(xiāng),也可以順便做些觀察,做些調查。
有關我個人社會調查的經驗,我在一些文章中已有過一些零散的表述,這里再想強調三點:一是,要懷著向實踐學習的心態(tài)和立場去搞調查,而不是頭腦里裝一個理論,然后到實踐中,用理論去套社會,看到社會與理論的不一致,就對社會展開批判,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尊重實踐,尊重基層的探索和創(chuàng)造。二是,要有理論思考,學者要對看到的經驗現象進行理論概括、理論提升。學者要會提出問題,要會透過經驗現象看到它背后的理論意涵是什么?要問一問這個現象在理論上是否已有了解釋,原有的解釋又有哪些不足,自己又能做什么解釋。有了理論思考,就不會就事論事了。三是,我認為,社會調查如果有條件可以大家一起搞。每次系統的調查,我都會把學生一起叫上,組成一個團隊。為什么要這么做,表面上看,似乎增加了調研費用,但我相信,這對同學長進很大,大家一起看,一起討論,寫完后,你就可以看一看,同樣的調查別人看到了什么,哪些是你看到,別人沒看到的;哪些又是別人看到,你沒有看到的。這樣,比較容易有長進。
童 瀟:在中國學術界,人們常喜歡用左和右將學者劃分成不同的立場陣營,當然在這些陣營中,又可以再劃出更小的,如左派中還可以再劃出老左派,新左派。對于這些區(qū)分,學者本人不一定認同,但外界又常常以此標簽化學者。2007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上,您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建設性反思批判精神”,您能不能以此概念為切入點,談一談您是如何處理學者立場的,同時談一談您對社會學價值中立觀點的看法。
- 2009-10-21鄭杭生:中國社會學的“理論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