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處處為學生著想的貼心舉措怎么衡量?”這樣的問題在湖南將有答案。在昨日舉行的湖南省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考核研討會上,該省推出全國首個Credit SPMS學校智能績效考核管理系統(tǒng),令潤物細無聲的師德可以“以量計算”。國慶后,該系統(tǒng)將在全省中小學推廣。(9月28日《長沙晚報》)
從江蘇擬出臺師德量化標準,到湖南率先推出師德量化管理軟件,師德考核終于“落地生根”,有了具體抓手,似乎也讓教育管理者松了口氣,但是,此舉的合理性仍待商榷,質(zhì)疑和爭論并未停息。
加強對教師的師德考核,符合教師的職業(yè)定位和對素質(zhì)教育的政策引領(lǐng),我們也就絲毫不懷疑湖南教育部門研制使用軟件來考評教師師德的本意。但是,師德無形,教師工作特殊,不同于其它崗位,備課、家訪、補課、批改作業(yè)等很多工作都可能在八小時之外來做,而這些東西也不像組裝一件產(chǎn)品的零部件,不宜用加加減減來計量。而將一個無形的東西,希翼通過有形的操作來加以計量,這本身就是一對矛盾,反映了管理的簡單化。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如紅燭,如人梯,如園丁……他們加班加點批改作業(yè)、克服困難帶病工作、自掏腰包為學生購買學習用品、堅持12年為學生打傘……諸如此類的東西,很多都隱藏在表象之后,不易覺察和發(fā)現(xiàn),而一旦對師德進行量化考評,并與績效工資掛鉤,勢必讓師德變味,失去師德“潤物細無聲”的意境和品位,如果引導和操作不當,甚至可能會使師德淪為追名逐利的道具,給師德蒙上功利色彩,使學校和教師謹防陷入“惟德是舉”、“惟德是錢”的泥淖和尷尬,最終損害教師的形象和聲譽。
按照常規(guī),能夠拿來計算的,都是“浮在水面上”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筆者以為,對師德的考核,更在指標之外。因此,需要各級教育部門加強探索,完善對師德的考核,尋求切實可行之策,通過讓學校、學生、家長、社會等部門和群體聯(lián)動,使師德考核的標準更為合理,手段更為科學,考核更為公平,結(jié)果更趨客觀。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不能一味地崇拜軟件,將精準的計算視為萬能,而要輔之以更多的辦法和途徑。當然,對師德考核的改革和實施,不可能一次到位,也就不能止于爭論,而應當允許試點和探索,以期讓師德考核在實施中完善,讓教師素質(zhì)在考核中提高。(葉傳龍)
(責編:劉寶琴)
- 2009-09-16遮陽傘,遮掩不了師德的缺失
- 2009-09-11師德,一個國家的道德標桿
- 2009-09-10“師德有價”是對師德的傷害
- 2009-09-09正視師德物化的現(xiàn)實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