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國務院批轉了住建部等16個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意見提出,我國將按照“誰產(chǎn)生、誰付費”的原則,推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產(chǎn)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規(guī)定繳納垃圾處理費。(4月26日《新京報》)
作為城市發(fā)展的附屬物,城市和人的運轉每年都要產(chǎn)生上億噸垃圾。隨著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我國三分之一的城市正在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嚴重影響城市環(huán)境和社會穩(wěn)定。在這一背景下,垃圾收費呼之欲出。此前北京已從今年起進行垃圾計量收費,如今隨著住建部等部門意見的出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的全面推行已是箭在弦上。
誠然,從長遠看垃圾收費是發(fā)展趨勢,有助于彌補財政投入不足,加快垃圾無害化建設,并通過經(jīng)濟杠桿作用調(diào)節(jié)城市生活垃圾激增現(xiàn)象,但收費并不是萬能的,突破“垃圾圍城”也絕非“收費就靈”。在這一問題上,英國倫敦“擁堵費”的教訓值得汲取。
倫敦是世界上最擁擠的城市之一。2003年當?shù)卣_始征收擁堵費后,進入市中心收費區(qū)的車輛一度減少了21%,當年行車速度達到了20年來的最快。但隨著時間推移,擁堵情況又開始嚴重,甚至出現(xiàn)“越收越堵”的尷尬現(xiàn)實。如今,進入倫敦市中心的擁堵費已從每天2英鎊上漲到了10英鎊,但交通擁堵仍然困擾倫敦人。
從宏觀上看,擁堵費“失靈”緣于道路資源供過于求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單純依賴收費機制調(diào)節(jié)只能是舍本逐末;從微觀上看,以費代管降低了公眾的心理底線。在收取擁堵費之前,許多車主覺得城市的擁堵也有自己的責任,不自覺地產(chǎn)生了一種“負罪感”,從而有意無意地減少駕車出行的時間??墒钱斔麄兘涣藫矶沦M之后,就認為自己為“錯誤”付出了代價,沒有了“負罪感”,駕車出行變得理直氣壯。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垃圾處理收費也不會是一勞永逸,而應注重制度設計,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保障,努力避免重蹈“擁堵費”覆轍,陷入“越收費垃圾越多”的惡性循環(huán)。
首先,限制過度包裝行為。資料顯示,包裝廢棄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占城市固體廢棄物的1/3,在體積上更達到1/2之多,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驚人速度遞增。尤其是一些過度包裝產(chǎn)生的固體廢物,對消費者來說完全是被動的。當前,應盡快建立包裝物強制回收制度,厘清生產(chǎn)者責任,倒逼其減少包裝材料過度使用,增加包裝物回收利用,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chǎn)生。
其次,提供完善處理服務?!袄鴩恰?,折射垃圾處理能力不足和城市生活垃圾激增的矛盾。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屬于公共產(chǎn)品范疇,政府應切實擔負職責,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處理渠道。臺北“垃圾不落地”模式值得借鑒。當?shù)匾?guī)定市民每天把垃圾直接交給垃圾車收運,垃圾車后還跟隨資源回收車,從而方便市民將“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與“垃圾清運”一次完成。
此外,倡導公民參與意識。收費處理只是手段,減少垃圾和科學分類才是關鍵。在操作中,要謹防收費給公眾帶來“贖買”的心理暗示,進而放縱自己的行為。在強調(diào)“誰產(chǎn)生、誰付費”的義務同時,我們更應喚醒“誰污染,誰治理”的責任。一方面,大力宣傳垃圾分類處理知識,讓老百姓知道應該分類和怎么分類,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同時,收費不搞一刀切,而是體現(xiàn)獎懲激勵理念,“垃圾越少,繳費越少”,引導廣大市民自覺減少垃圾制造。
- 2011-04-15期待一座“中國的施比特勞”垃圾焚燒廠
- 2011-04-14厘清起點,為垃圾焚燒處理尋找共識
- 2011-04-08日本垃圾分類經(jīng)驗
- 2011-04-01垃圾分類,越簡單越流行
- 2011-03-24垃圾學術期刊為什么難消逝
- 2011-03-23別讓垃圾期刊成為精神毒害的輻射源
- 2011-03-18“文化垃圾”污染農(nóng)村圩場說明什么?
- 2011-01-20我們需要怎樣的垃圾管理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