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家日資企業(yè)在山東萊陽租下1500畝耕地,用來養(yǎng)殖奶牛,種植玉米、小麥、草莓等。對于在家門口種地的外國人,當地農民起初還充滿好奇,但沒過多久就開始“失望”:日本人種地不打農藥,不用化肥,甚至不除草,在村民的眼里這簡直就是在“糟蹋土地”。(7月12日《新京報》)
古語講“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肥者,糞也,此物雖氣味不雅,對莊稼來說卻是大補之上品,且絕對綠色低碳環(huán)保。世易時移,現(xiàn)如今的肥,多指化肥,并且要想莊稼“開花”,另一樣家當也必不可少,那就是農藥。種地少了這“二寶”,產量少,收成孬。因而,當看到日本人種地一不打農藥,二不用化肥,圍觀的村民都在偷笑——日本人啊,雖然你們比咱們有錢,但是伺弄莊稼,完全是個門外漢,照此種法,不賠死才怪!
也難怪當地農民不屑,在農村,哪個農戶家里不是堆滿了這磷肥那鉀肥的,哪家少得了殺蟲殺螨的瓶瓶罐罐。沒有了化肥,再好的種子,風再調,雨再順,也長不出喜人的莊稼;少噴一遍藥,地里的蟲子保準泛濫成災。日本人竟然如此“順天收”,真是腦袋被門擠扁了。
難道是因為工業(yè)太發(fā)達,日本人把種莊稼的本領忘了?非也!過去農村有一句順口溜:“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條化肥褲,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其中的化肥褲,指的是一種用日本化肥袋子做的褲子,那時候,物資缺乏,這種耐磨抗穿的褲子一度很搶手。可見,在使用化肥上,日本人是我們的師傅,只是徒弟后來超越了師傅,越用越順手,越順手越依賴,越依賴越泛濫。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慢慢地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不用化肥就長不出像樣的莊稼,大小害蟲久經“藥煉”,都有了抗體,于是乎,只能加大用量,結果就是土壤被化肥污染,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國人現(xiàn)在吃什么都怕,吃什么都不放心。
精明的日本人正是看到了此中商機,到中國圈地當起了農民。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農作物減產是必然的,從短期看,日本人確實“虧”了。但人家日本人打的是大算盤:不用化肥土質改善了,不打農藥,農作物“干凈”了,農作物秸稈作奶牛的飼料,又產出高品質牛奶。產品品質高了,價錢焉能不漲?牛奶每升定價22元,是國內市場的1.5倍,草莓每公斤120元,刷新草莓價格記錄,日本人“虧”了嗎?
“不會種地”的日本人其實是在教我們種地,大田黃瓜為何比大棚黃瓜貴?山雞蛋為何比普通雞蛋值錢?對農產品來說,品質就是身份,身份高了,價格自然就高。
食品安全事故頻發(fā),國人的膽子越來越小,現(xiàn)如今,可以烤著火爐吃西瓜,可以在北方買到新鮮的熱帶水果,我們不缺吃的,缺的是吃的勇氣和信心。不要再嘲笑日本人的“傻”,我們就是因為太“精明”了,才聰明反被聰明誤,接連犯錯。
是時候反思反省了,好好跟日本人學學怎么種地。
- 2011-07-01食品安全向國家安全提升正當其時
- 2011-07-01將食品安全納入國家安全勢在必行
- 2011-06-27食品安全 先抓“貓”再抓“鼠”
- 2011-06-17“食品安全示范店”莫與市民捉迷藏
- 2011-06-17食品安全不是技術問題
- 2011-06-16保障食品安全 消費者要自我保護
- 2011-05-25最嚴厲食品安全治理莫忘“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