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玉衣是漢代規(guī)格最高的喪葬殮服,金絲串玉片,人形,今天出土一件那可是無價之寶;但是,有聰明絕頂?shù)睦习?,能夠請人制作出一件來,然后唬倒一大片?/p>
這個叫謝根榮的京城大老板,來自浙江湖州,別看他只念過初中,鉆營的腦子可是聰明得很。他曾是華爾森集團的總裁,在“中國富人榜”中一度名列第163名。但他擁有的錢不是自己的,而是銀行的,準確地說是從銀行騙貸騙來的。他融資的方式很另類,就是拿“文物”作杠桿。
搜羅真文物需要很多錢,所以他就搞個假的。假的不能小打小鬧,而要搞大的,他瞄準了出土文物金縷玉衣,弄來玉片與金絲,讓一個有點懂的人照葫蘆畫瓢,就鼓搗出來了。用玻璃罩子一罩,儼然就是漢代文物了。
要讓這樣的“文物”值錢起來,那一定得找專家鑒寶。經(jīng)過中間人的運作,原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秘書長王文祥、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等專家都出馬了,他們圍著玻璃罩轉一圈,連罩子都沒打開呢,就給鑒定為真寶貝,給出了24億元的評估價。背后的利益是外人不知道的:簽字畫押之后,專家拿走了謝根榮給的幾十萬元評估費。真是一字值萬金??!
現(xiàn)在許多所謂的文物鑒定專家,名頭很大,他們就像是驗鈔機一樣,刷的一下就鑒定完畢。某地請了4個專家,3天時間鑒定了600多件文物。也就是說,每天鑒定200多件;一天加班加點按10個小時算,每小時鑒定20多件文物;一小時只能按60分鐘算,即不到3分鐘就鑒定完一件文物,不到3分鐘,除去拿上拿下的時間,還剩多少?專家啊,神人吶。
而假文物的“創(chuàng)舊”——仿真造假水平,確實也高到了“榮哥”謝根榮那樣的智商。如今富人又多,于是大買真假文物投資保值。文物的投資收藏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尤其是很多企業(yè)主,錢多得沒地方去,于是“熱錢”熱辣辣地涌進文物藝術品領域,炒成天價。買來的就當真了,只是沒有想到那造假水平,有些文物,不僅有鑒定證書,還有與正式出版一模一樣的文物書,就是不想想,如今出一本那精裝彩印的豪華文物書,不也是輕而易舉的么?
那“榮哥”完成了24億元的“文物產值”之后,是拿這一件“金縷玉衣”派大用場的:一是用它作為撬動貸款的杠桿,向銀行騙貸,建行先后兩次被騙貸10多億元。其中是否有某種默契,也不得而知。二是從公司拿走現(xiàn)金,然后讓董事會決議以公司名義收購他手里的古董沖賬,“洗錢”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
但歹戲不能總是拖棚,謝根榮終于罪行暴露,被一審判了無期徒刑,那“北京第一爛尾樓”東華金座,成了他留下的標志性建筑;那么,他那件“金縷玉衣”是哪些人的杰作呢?那些簽字畫押后拿走幾十萬元評估費的專家,那些把關不嚴亂放貸的銀行人士,不是為他制作“金縷玉衣”欺世盜利助了一臂之力嗎?那魚龍混雜的文物市場,不是為他施展詐術提供了肥沃土壤嗎?(福建日報)
- 2011-09-07金縷玉衣成了“專家”的裹尸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