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缺失,改革發(fā)展怎么實現
www.fjnet.cn?2013-02-18 07:54? 付小為?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今年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fā)布社會心態(tài)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tài)研究報告2012-2013》。藍皮書顯示,中國社會的總體信任進一步下降,已經跌破60分的信任底線。接受調查的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7個城市1900多名居民中,僅兩到三成表示信任陌生人。時隔一個多月,這一信息引起的震蕩和反思還未結束。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下降,并不是最近才出現的問題,也用不著拿具體數據作支撐。不過,信任指數跌破底線的判斷仍然具有不小的沖擊力。 從行業(yè)和部門來看,人們對商業(yè)、企業(yè)信任度最低。不同階層、群體間的不信任也在加深和固化,官民、警民、醫(yī)患、民商等社會關系的不信任程度進一步加深。藍皮書內的表述或許顯得抽象?;赝覀兊纳?,現實場景切片不一而足。 為買到放心奶粉不得不海外代購;去銀行儲蓄擔心各種不當收費;陌生人問路搭訕懷疑其居心不良;想伸手幫路人搬行李卻怕被誤當小偷……無論是對他人,還是對企業(yè)機構、政府的行為、動因判斷,總不自覺地倒向質疑,“陰謀論”邏輯大行其道。 以前,關于重建和恢復社會信任,有很多的提法和建議?,F在更加重大的問題是,在這種互不信任的背景下,我們還怎么講改革,國家社會發(fā)展的目標又怎么去實現? 拿改革來說。改革承擔著重建信任基石的作用。問題在于,如果沒有信任,改革從何談起?最為常見的一種說法是,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問題盤根錯節(jié),因此不能寄望短期內根除問題。應當說,這類表述其實是客觀的。而實際上,一些有步驟性的改革探索,專門領域的研討,不同階層的博弈討論,也已經或正在通過不同途徑展開??蛇@些努力沒能在更大程度上抵消來自民間的消極解讀。 改革所涉的利益分配,需要的正是公平博弈以及隨之聚合的向心推力。從這個層面來看,一旦沒有信任,驅動改革的巨大力量就難以形成。另一方面,民眾的不信任情緒,又會反過來讓改革者失去大刀闊斧改革的勇氣,對改革可能帶來的情緒反彈的恐懼,掩蓋了對改革釋放正能量的預期。如果說在商業(yè)領域,互不信任會導致交易成本提高甚至“雙輸”,那么呈現于改革領域的此類情形,對應著受信任危機影響的高昂“政治成本”。 擴大到發(fā)展的其他層面,不信任所致的成本疊加、效能降低并不鮮見。過去所說的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總將環(huán)境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四個維度,實則缺少了對人心環(huán)境的認識。退一步來看,即使一個地區(qū)符合四個維度上的指標要求,也很難確保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因為社會由人所構成,本質上,處理任何事情是與人打交道,架空人心因素所創(chuàng)造的“良好環(huán)境”,發(fā)展最終會在相互提防下受損。 更進一步說,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信任度高低,不僅影響經濟實力、政治風氣、社會文明、文化品質,而且還影響一國在全球中的競爭力和形象。這些年,中國社會乃至東方社會都或多或少在社會信任度上受到猜疑和不好的評價。 可以看到,信任危機不僅是道德語境下的重要問題,作為形成社會合力的基礎,它更關系到國家社會能不能實現、怎樣實現既定目標。信用缺失帶來的是嚴重的、全方位的、深層的負面影響。一個信用缺失的國家必然缺少足夠的發(fā)展動力,一個信用度低下的社會不會有很大的發(fā)展前途,對此,我們應有清醒認識。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17]社會信任度抵達冰點怎么辦?
- [ 01-17]在“滑坡帶”上構筑公眾信任
- [ 01-10]從蘭考事件中反映出的社會信任度缺失問題
- [ 01-09]社會信任為何成為了稀缺品?
- [ 01-08]兒慈會善款不降反升請勿再辜負人民信任
- [ 12-13]幼兒園“諜戰(zhàn)劇”空耗信任
- [ 12-11]重構“名表事件”中的信任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