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方言和字幕談起
www.fjnet.cn?2013-03-13 10:15? 過傳忠?來源:新民晚報 我來說兩句
前不久,從電視銀屏上欣賞到了新拍的影片《白鹿原》,對我這樣已很少去影院的老人來說,不啻是一件頗為讓人高興的事。 然而,這高興很快就被同時而來的遺憾代替了:不知為什么,影片從頭到尾,所有的人物都講方言,一口陜西話(個別人物講山東話),而且還土得要命,夾雜著不少特殊的詞匯和俗語。我是中文系畢業(yè)的,學過一些語言學,但聽起來仍很吃力,至少有三成是不懂的,對于一般的南方觀眾來說,估計要聽懂還會更困難一些。 聽不懂看字幕嘛,好在影片下方打上了字幕。但臺詞說得快時,字幕上的方塊字推得也快,老眼昏花的人很難跟得上。鬧了半天,只好作罷,白白浪費了一段大好時光。 悵然之余,不禁有感而發(fā):電影是拍給廣大觀眾看的,首先總得讓廣大觀眾聽明白,看清楚,做不到這一點,什么宣傳教育、藝術欣賞,不都是空談嗎?或許制片人和導演有自己的美學追求,認為方言更能突顯環(huán)境氛圍,更易于塑造人物,但是,若觀眾都不能看完,創(chuàng)作者的這些美好愿望又怎么能達到呢? 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 仍以影視來說話,不知從何時開始,影片電視片的演職員表時興越寫越小,或擠在中間看上去像一幅圖案;或隨意在銀幕的各個角落跳來跳去。新奇是新奇了,可就是看不清了。而且這份看不清的演職員表在銀屏播放時會快速推進,讓人眼花繚亂,卻什么也記不住。莫非為了多做些廣告,就非得這樣跟觀眾過不去嗎?有時在放老片子時,干脆把后面的演職員表刪去,殊不知這里面很多人名和職務恰恰是最引人注目、最有保留價值的。至于在公開賣票的影院,劇情一完,就把場燈大開,不讓人把片尾字幕看完,幾乎已成一種慣例,這也是不尊重觀眾(哪怕一部分)的做法。還有,某些電視頻道在播放時,臺標、專欄標記或預播廣告會遮住正片內(nèi)容,尤其是歌詞或唱詞的字幕,令人遺憾。雖是區(qū)區(qū)小事,卻須引起注意。 再看看新聞出版方面的報紙、刊物。有些報紙現(xiàn)在越出越多,動輒數(shù)十版,甚至上百版,編排又雜亂無序,A、B、C、D版混在一起,翻閱相當吃力。刊物也像報紙一樣,不少文章都要轉接,“下轉”、“上接”字樣頻頻出現(xiàn),讀時吃力,剪下來保存也很費事,尾巴似的小條子很容易遺失。 照理說,各個部門各個單位的業(yè)務應該是有自主權的,旁人不宜多加干涉。但許多業(yè)務說到底其實就是服務,要為對象服務好,要把資源和錢財用在刀刃上,換成充分的效益,這就不能自說自話,置廣大群眾的需求于不顧,否則,說得輕些叫不妥,說得重些就是失職。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9]員工說方言將被開除,企業(yè)如此做法合適嗎?
- [ 05-19]員工說方言將被開除,企業(yè)如此做法合適嗎?
- [ 05-18]講方言被開除,僅是企業(yè)私事
- [ 05-18]“講方言開除”的看點在法不在情
- [ 05-18]對“說方言被開除”不必大驚小怪
- [ 05-18]上班禁止講方言
- [ 09-29]學習方言與推廣普通話不矛盾
- [ 08-17]愛一座城市,就愛這里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