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華中師范大學原校長章開沅請辭“資深教授”一事備受關注。四天前,他終于卸下這個頭銜,成為中國社科界辭去“資深教授”第一人。某校副教授吳敏接受采訪時稱,在高校要評上副教授非常困難,很多人不擇手段的評副教授、評教授。(4月19日,中廣網) 學術腐敗、學術浮躁是當下特別熱門的話題。有人口誅筆伐;有人建言獻策;有人冷嘲熱諷。這說明,在學界這片“凈土”上,浮躁和腐敗已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然而,身處輿論中心的學者們,卻少有人關心。一邊是像章開沅教授這樣的教授想要“掙脫”出走,而另一邊,卻是更多的人削尖腦袋往里擠。這是一場“義”與“利”的較量。 市場經濟的浪潮下,“逐利性”成為各行各業(yè)的核心特征。具體到每個人的各種需求,也都是出于“自利”的打算。面對自由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每個人內心都會做出或多或少的回應。眾人都在追求財富,為何我不可以?大家都在追逐名利,為何我不能?這樣的心理,在“知識分子”那里,同樣存在。真正能做得穩(wěn)學術這根“冷板凳”的學者寥寥無幾。一定意義上講,學術是“神圣”的,但在“逐利”的環(huán)境下并非顯得格格不入。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操守不能丟。否則,“神圣”的地位便會動搖。為了職稱評定而進行的造假、腐敗行為,則正是“知識分子”內心道德天平失衡的外在表現。 當“義”讓位于“利”,“知識分子”便失去了本應有的光環(huán)。按說,在學術腐敗成風、造假盛行的環(huán)境下,很多“知識分子”根本不配被冠上“知識分子”的稱號。但問題在于,誰才有資被稱作“知識分子”?實質上沒資格的“知識分子”,卻有著職稱、地位、榮譽等,而實質上有資格的知識分子,在某種意義上講,往往是一無所有。這種尷尬局面的形成,與我們的制度環(huán)境不無關系。行政權力的干涉下,學術要能保持獨立,著實很難。學術腐敗、浮躁,需要付出的成本低,代價小,收獲的回報卻很大,這樣的背景下,腐敗、浮躁便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難以遏制。 重溫清華老校長梅貽琦先生的話:“所謂大學者,非大樓之謂,有大師之謂也?!爆F如今,大學校園中早已不缺各類大樓,但不得不承認,大師卻屈指可數。 |
相關閱讀:
- [ 04-20]媒體詬病學術評審制度 專家請辭資深教授實在難
- [ 04-09]誰來救贖被遺忘的“國家任務”?
- [ 04-09]經歷≠學歷 處理學術不端要有基本常識
- [ 04-04]不識施一公又何妨
- [ 04-04]不護短才能維護學術的尊嚴
- [ 04-03]對博士官員打假,是反腐的新課題
- [ 04-03]章開沅請辭 需學術退出機制的呼應
- [ 03-31]章開沅請辭,誰還愿意跟上?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