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乱码中文_日韩激情一级无码毛片_国产91资源午夜福利_玖玖资源站最新地址2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創(chuàng)造條件讓媒體監(jiān)督促進司法公正

2014-12-17 08:03:28?謝佼?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媒體敢于擔負責任,客觀報道,理性發(fā)聲,對真理和真相孜孜以求,才會逐步接近真相,不斷凝聚社會共識】

“呼格案”重審塵埃落定。一個關鍵人物的名字,在數不清的網絡轉發(fā)中迅速成為熱詞。他就是湯計,新華社記者。從公開報道中可以看到,他持續(xù)關注“呼格吉勒圖案”的5篇情況反映猶如5計鞭痕,鞭鞭見血,次次擊中該案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推動該案不斷接近真相,直至重啟審判。

這不是一個人的戰(zhàn)斗。湯計不是在獨自挑戰(zhàn)多年沉默的地方法院,在他背后是國家通訊社以及國內眾多媒體的集體發(fā)聲。這5篇情況反映,檢驗出了媒體對公平正義的追求,以及對普通人命運的關懷和憐憫。

2005年,在呼格吉勒圖父母四處奔走而無人敢問津時,湯計第一篇情況反映《內蒙古一死刑犯父母呼吁警方盡快澄清十年前冤案》,率先突破了禁區(qū),直接把冤案“捅上了天”。

2006年,在審判趙志紅時,檢方對趙供認的10起強奸殺人案中的9起提起公訴,唯獨對“4·9”命案(即“呼格吉勒圖案”)只字未提。眼看這樁冤案又將沉底,湯計的第二篇情況反映《呼市“系列殺人案”尚有一起命案未起訴讓人質疑》,極力建議暫勿處死趙志紅,以防“呼格吉勒圖案”陷入死無對證的困局。

第三篇情況反映最特別,那是趙志紅獄中寫的償命申請書的復印件。湯計連趙志紅的錯別字都沒有改,直接報送中央。正因此,呼市中院對趙志紅的一審被暫時休庭,湯計由此不僅促成“槍下留人”,更實現了“槍下留證”。

2007年,在當地法院遲遲沒有動作時,“呼格吉勒圖案”漸漸淡冷卻時,湯計仍堅持“炒這碗冷飯”。他為《瞭望》雜志連續(xù)撰寫了“呼格吉勒圖案”的案情分析——這是國內媒體首次公開披露“呼格吉勒圖案”。同時,第四篇情況反映提出,“法律界人士建議跨省區(qū)審理”。正是這樣的持續(xù)關注,讓“呼格吉勒圖案”始終保持著熱度。

最為關鍵的,是第五篇“媒體的聲音”。2011年,鳳凰衛(wèi)視等媒體介入后,“呼格吉勒圖案”在網上成為熱點。湯計順勢向中央發(fā)出第五篇情況反映,反映媒體對此案的集體發(fā)聲,以及網絡上的相關輿情。此舉引發(fā)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視,最高法從內蒙古調閱了“呼格吉勒圖案”的案卷,對案件直接予以關注,最終推動了“呼格吉勒圖案”的重新審判。

五篇情況反映,篇篇直面問題,篇篇帶著“血剛離體”般的溫度,篇篇凝聚著媒體輿論傳播的核心責任。這樣的稿子,怎能不動人心魄,怎能不引起重視,怎能不沖破被面子、關系捆綁的基層權力網?

在漫長的伸冤路上,有記者詢問呼格吉勒圖父母最怕什么,他們說:“最怕湯計被調走?!边@樣的信任和期待,這樣的休戚與共,才是媒體在呼格吉勒圖案中被檢驗出的成色和溫度。這充分體現了媒體人“鐵肩擔道義”的職業(yè)精神和責任擔當,足以俯仰無愧。

在我們的制度設計中,媒體為社會發(fā)聲,正確引導輿論,是維護公平正義、傳遞社情民意、貫徹政策和文件精神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媒體敢于擔負責任,客觀報道,理性發(fā)聲,對真理和真相孜孜以求,才會有上下事理暢通、民情暢達,才會逐步接近真相,不斷凝聚社會共識。

不過也要看到,當前媒體開展輿論監(jiān)督的環(huán)境依然復雜。平日里,我在采訪中就感受到,有些部門面對媒體時那種小心翼翼的提防甚至敵意。有具體利益關聯的單位,謹言慎行可以理解,但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各級黨委、政府部門要支持媒體記者正常的采訪活動,而不是為局部私利,替一些涉事單位、個人遮丑掩短,妨礙媒體履行職責。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加強依法治國的全新語境下,媒體輿論監(jiān)督的生態(tài)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比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新換發(fā)記者證,持證記者進行采訪,履行職責,將受法律保護。

衷心希望,媒體“社會瞭望者”的職能,能在依法治國的大潮中得以充分發(fā)揮。同時,也希望各級政府、各單位和各部門都能明白,堅持輿論自信,心態(tài)更需開放。營造更包容、更積極、更有效的輿論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滌蕩污穢,弘揚正氣,促進司法公正,還將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順利進行,最終使每個人都從中受益。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