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沒能早點告訴你,其實200分就能上‘211’大學”。最近,某教育機構的營銷廣告讓很多家長眼前一亮。這家機構打出這樣的廣告,自有其底氣——學生不參加普通高考,而是在他們的安排下,獲得“華僑”身份,參加難度較低的“華僑生聯(lián)考”,這一考試的全稱為中國普通高等學校聯(lián)合招收華僑、港澳地區(qū)及臺灣省學生入學考試。 對此,有輿論呼吁監(jiān)管部門要履行監(jiān)管職責,打擊中介機構違規(guī)運作,以防止假“華僑生”侵占真“華僑生”的權利,也破壞教育公平,影響內地高校的招生質量。但其實,大部分運作內地考生參加“華僑生聯(lián)考“的機構,都是合法經營,幫助內地生合法地獲得華僑生聯(lián)考報考資格的。這就不屬于監(jiān)管的問題,而屬于制度設計的問題。 考慮到真正的“華僑生”到國內讀大學的現(xiàn)實需要——我國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等部門于2006年發(fā)布的關于印發(fā)《內地(祖國大陸)學校聯(lián)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地區(qū)學生簡章》的通知指出,內地(祖國大陸)普通高等學校聯(lián)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地區(qū)學生工作,是加強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qū)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途徑,對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促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體現(xiàn)國家僑務政策具有重要意義?!叭A僑生聯(lián)考”不可能取消,既保留“華僑生聯(lián)考”,又打擊借此進行“境外高考移民”,必須提高華僑生聯(lián)考的報名門檻條件,并加強審核。 目前,華僑生聯(lián)考的報考條件是:“華僑考生必須是取得外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且最近四年(截至報名時間結束為止)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一年中實際在國外記住滿9個月可按一年計算。出國留學和因公出國工作不能視為定居)。報名時考生本人須持我駐外使(領)管出具的取得在外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的公證書或認證書(中文或英文)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參加報名?!边@一報名條件,比之間只需要外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不要求實際居住記錄,已經高了不少,但是,對于一心想運作參加“華僑生聯(lián)考”的人來說,則仍舊沒有什么障礙,無非是提前三四年,花錢請中介機構辦一個移民獲得“綠卡”,然后到國外生活兩年。中介機構干的正是幫人辦“綠卡”的活,有的還專門建立海外學習基地,經過一番運作,可順利獲得“華僑生聯(lián)考”的資格,“土著”變“華僑”,就可以實現(xiàn)“曲線高考”。 這樣的曲線高考移民,令“華僑生聯(lián)考”變味,不是服務于真正的“華僑生”,而是制造新的高考不公,也敗壞中國大學形象,給有錢有勢者上名校一個通道,凸顯“身份”在大學升學的重要作用。輿論指出,這是我國高校出于辦學利益,包括通過招華僑生掙錢(收費高于內地學生),招留學生提高國際生比例,由此放松對華僑生和留學生的身份審查??蓡栴}是,如果所有“華僑生”“留學生”的身份都經得起審查,高校有何理由不招華僑生呢?留學生還可以自主決定不招,招收華僑生則是一項國家政策。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有不同的建議。有人建議所有進中國大學者,都要求參加統(tǒng)一高考。這并不具現(xiàn)實可行性,因為各國的基礎教育體系不同,而且我國的高考制度也存在諸多問題。還有人建議,實行和國外大學一樣的申請—審核制,即由華僑生提出申請,大學進行自主招生,大學在招生中,嚴格執(zhí)行招生標準,了解申請者的真實求學情況??墒?考慮到我國高校目前還非教育家治校,且國內名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就是實行申請審核制,也很難實施高標準。需要注意的是,我國高校在留學生招生時,就實行申請—審核制,錄取標準更低。也就是說,目前華僑生聯(lián)考的標準,還比留學生高,如果不是華僑生,而是直接弄一個外國國籍,進大學就更容易了。 要堵住這樣的曲線高考移民,當前,最緊迫的是,要提高報考資格門檻。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全面調查“華僑生聯(lián)考”項目,聽取“真華僑”的意見,在目前擁有國外“綠卡”和兩年實際生活的報考條件基礎上,延長綠卡擁有時間(類似于我國中西部地區(qū),開放異地高考,提出戶籍時間限制)和國外實際生活時間,還可視情況對華僑生的父母的身份提出要求,也要求有國外綠卡(國內開放異地高考,現(xiàn)在都對隨遷子女的父母身份提出要求)。只要延長綠卡擁有時間和實際居住時間,就可以堵住國際高考移民。 而從長遠看,我國大學要實行全面的自主招生和教育家辦學,即把辦學自主權交給大學,同時推進學校內部治理改革,讓大學回歸教育本位,堅持辦學質量標準。這樣在招生時,不管是針對國內考生的招生,還是針對華僑生、國際生的招生,都可以納入多元評價體系,結合學校的辦學要求,對申請學生進行考核、評價,以此杜絕不同身份者,在招生中,有不同的標準,侵蝕招生公平和教育公平。 |
相關閱讀:
- [ 04-11]有什么樣的高考,就有什么樣的學校
- [ 01-06]高考改革 要堅持公平優(yōu)先
- [ 11-01]以高考“禁噪”思維管治噪聲
- [ 10-28]篡改高考志愿案,需要多一些善意
- [ 09-27]監(jiān)管“零容忍”,讓騙子伸手必被捉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