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乱码中文_日韩激情一级无码毛片_国产91资源午夜福利_玖玖资源站最新地址2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女職工“隱孕”入職,你怎么看

2017-09-12 09:58:02?工人日報?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新聞——據9月10日《寧波晚報》報道,近日,浙江寧波一公司負責人致電媒體吐槽一件令人郁悶的事:有女員工入職三天就宣布懷孕,孕期幾乎沒正常工作,產假結束后就遞了辭職信。并且,企業(yè)認為,該員工是在知道自己懷孕的前提下入職的,希望能在孕期拿到工資并使社保不斷檔。寧波不少企業(yè)的人事經理表示,對“隱孕”現(xiàn)象比較頭疼。

之一:企業(yè)歧視女性求職者在先

張貴峰

女職工入職之前“隱孕”,當然不是一種誠信行為,但相關公司在招聘時詢問女職工婚育信息,本身恐怕就值得商榷。因為依據《勞動法》,“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guī)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而根據《婦女權益保障法》,“在錄用女職工時……不得規(guī)定限制女職工結婚、生育的內容”。這意味著,除非是“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任何用人單位事實上根本不能以性別、婚育為由拒錄女職工,甚至不應去“打探”女職工的這些信息。

既然如此,現(xiàn)實生活中,何以許多女職工仍會選擇“隱孕”?因為現(xiàn)實中以婚育狀況為由的就業(yè)性別歧視現(xiàn)象,比較普遍。若不選擇“隱孕”,女職工往往無法順利入職。曾有調查顯示,近七成已婚未育女性表示,曾因“已婚未育”身份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八成企業(yè)人事主管拒錄已婚未育女。

也就是說,雖然女職工“隱孕”入職,確實顯得不夠誠信,但在就業(yè)性別歧視普遍存在的背景下,“隱孕”更像是一種不得已的無奈之舉。面對“隱孕”入職,用人單位盡管看似“受騙上當”,但追根究底,其實是用人單位首先存在就業(yè)性別歧視造成的。當然,上述極個別的例子不在其中。

如何才能有效化解“隱孕”入職現(xiàn)象?除了當事雙方的相互體諒理解,以及強化相關反就業(yè)歧視執(zhí)法之外,更關鍵的恐怕還在于,對用人單位因錄用女職工而造成的用工成本或者說損失,設計更為合理的分擔機制,除了職工和單位雙方,相關部門和整個社會也應有所承擔。比如對女職工懷孕、產假期間的社保繳費,可以給予適當減免或財政補貼。應該意識到,充分保障女職工權益、消除就業(yè)性別歧視,為女職工生育成本埋單,不僅是一種企業(yè)責任,而且是社會的責任、國家的責任。

之二:“蹭”孕期待遇應付出代價

馬滌明

懷孕初期應聘到公司上班,產假結束后匆匆辭職,這意味著“隱孕”入職者拿了很長時間工資,而幾乎沒有為單位作貢獻。按照相關規(guī)定,女工孕期保胎、產檢以及在懷孕七個月以上時,有權享受相應的休息等保護待遇,生育前后享受產假——照此說來,上述女員工的行為本是孕產期的正常權益,無可非議,但產期結束后就要求辭職,若拿不出讓人信服的理由,便很像是惡意應聘、惡意辭職。說白了,基本上是到公司來“蹭”孕產期待遇的。

女人孕期應聘,成功率較低,因而出現(xiàn)了“隱孕”求職現(xiàn)象。如果用人單位要求應聘者做入職前孕檢,則違反《就業(yè)促進法》;而對“隱孕”者解除勞動合同,則違反《勞動合同法》。寧波勞動仲裁機構就曾裁決過類似案例:公司認為隱瞞已孕事實,勞動合同應無效,但仲裁機構裁決合同有效,認定辭退孕期職工違法。

勞動法律法規(guī)向職工特別是孕期女職工傾斜,是保護弱者,人性化的體現(xiàn),也是社會文明的體現(xiàn)。但不以就業(yè)為目的惡意應聘,應引起立法與管理層面的關注?!半[孕”應聘者利用法律法規(guī)中保護職工權益的規(guī)定,把企業(yè)當成孕期“避暑地”,“蹭”完待遇后馬上走人,這對企業(yè)來說不公平。當然,不能因此質疑保護孕期職工以及賦予職工辭職權等條款的合理性,畢竟法律是覆蓋所有人的,是保障所有人的合法權益的,不能因為出現(xiàn)個別不誠信的人和事,而懷疑法律的有效性。

誠信問題,還是應該用誠信方面的辦法來解決?!半[孕”者惡意應聘、惡意辭職,對此,勞動就業(yè)管理部門應有針對性地建立一種應聘誠信檔案,以及應聘入職人員誠信問題審查機制和辦法,應聘者、入職人員的某些行為一旦被認定存在不誠信甚至欺詐,就應在其誠信檔案中有所記錄,嚴重者可考慮拉入“黑名單”,讓這樣的應聘者付出代價。

制度要保護弱者,更要守護公平。某些制度條款一旦出現(xiàn)可以被惡意利用的軟肋,“強弱”瞬間即會發(fā)生顛倒。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