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題:大學生丹增敏吉家有濃縮的西藏婦女史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在中國傳媒大學就讀二年級的丹增敏吉25日盛裝來到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作“格?;ㄩ_――西藏婦女60年影像紀實展”的講解員。
敏吉是一位特殊的講解員。這個影像展中,十三世達賴喇嘛深為信賴的侄子、舊西藏噶廈政府噶倫(官居二品)朗頓?貢嘎旺秋家的三位女性是她尊敬的長輩。
3張圖片里,她的外婆,是西藏和平解放后由拉薩上層社會女青年組成的“愛國婦女聯(lián)誼會”重要成員,與阿沛?阿旺晉美夫人一同見證“十七條協(xié)議”的簽署,后來成為西藏歌舞團舞蹈演員、編劇;她的母親,畢業(yè)于北京舞蹈學院,是第一位在全國專業(yè)舞蹈比賽中獲獎的藏族女舞蹈家;她的姨媽,畢業(yè)于西藏大學藝術系,以《我的藏族姐妹》組畫獲全國少數(shù)民族繪畫藝術銀獎。
因為解說展覽,敏吉對于舊西藏對于婦女有許多“不允許”才有所了解。她所熟悉的是:“母親從小看著外婆跳舞長大,我是看著媽媽跳舞長大?!?/p>
與展覽同步推出的一部由北京大學畢業(yè)后長期在西藏從事媒體工作的女記者盧小飛編撰的書籍《西藏的女兒――60年60人口述實錄》中,有敏吉的母親白芨“生而為舞”的故事。
在講階級斗爭的年代,白芨說,媽媽雖然對她學習舞蹈的選擇有所保留,仍勇敢地找自治區(qū)的領導,幫這個執(zhí)著、有天分的女兒去北京追逐舞蹈夢想。畢業(yè)時,她回鄉(xiāng)演繹宋代女英豪梁紅玉的故事――三人舞《金山戰(zhàn)鼓》,轟動拉薩。
受家鄉(xiāng)的牽引,白芨從北京回到西藏歌舞團,行走農(nóng)牧區(qū)、邊境線,在舞臺上演出十多年,直到1997年因籌備個人專場演出病倒,轉行作舞蹈編導。敏吉說,除了工作能力強,媽媽還是一個絕對的賢妻良母,特別會做飯,親戚請客都請她過去幫忙做飯。
敏吉35歲的姨媽德珍的故事也記錄在《西藏的女兒》書中,她是西藏為數(shù)不多得學畫畫的女子?,F(xiàn)在她的畫買主主要是外國人,每幅可賣1、2萬美元。德珍在書中說,原先西藏繪畫形式基本是唐卡,女孩不能學;現(xiàn)在,女孩子也學畫唐卡,自己出一些作品也可以去賣。“這個時代很自由”,她說。
敏吉在9歲時由父母親送到成都的外國語學校念小學,后來考入北京西藏中學、中國傳媒大學。敏吉說,當初母親做這個決定很艱難,考慮她性格比較內向,為了以后的發(fā)展還是決定“送出去會好一些”。
盡管多年來追隨母親腳步、不能守在父母膝前,敏吉說:“相比弟弟,媽媽還會更寵我一點,現(xiàn)在還每天一通電話,因為我是女孩子?!?/p>
白芨在“為舞而生”的采訪中寫道,當年為我是否留在中央歌舞團,母親特別矛盾;現(xiàn)在如果我的女兒愿意在北京的話,我就同意她在北京發(fā)展,因為她的思路會更開闊。
德吉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爸媽尊重我的選擇,我自己愿意繼續(xù)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