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了去中國旅游,足足準備了30年——試圖通過看書,了解有關(guān)中國的任何知識。但是,真正到中國后,我卻發(fā)現(xiàn)自己對中國的了解太少太少了。”南非人埃斯特里德·孟的一席談話,道出了世界注視中國的熱情,也道出了世界全面認識中國的不易。這是《人民日報》3月中旬推出的“中國在世界眼中”系列報道中一個頗有代表性的例子。通過對16個國家的100名各界人士進行調(diào)查式采訪,這組報道透視了中國在世界眼中的形象。
關(guān)于世界對中國的關(guān)注,人們或許記得一個較有影響的“節(jié)點”:2004年5月,英國著名智庫倫敦外交政策中心發(fā)表美國《時代》周刊高級編輯、著名投行高盛公司資深顧問喬舒亞·庫珀·拉莫的論文——在世界范圍產(chǎn)生較大影響的《北京共識》。該文對中國的經(jīng)濟改革成就進行了全面理性的思考與分析,提出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不僅適合中國,也適于追求經(jīng)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發(fā)展中國家效仿。世界對中國發(fā)展道路、未來前景的研究和思考表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熱情。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上升,世界對中國的感知也越來越清晰?!爸袊谑澜缪壑小毕盗袌蟮雷屛覀兛吹剑煌瑖?、不同職業(yè)的人士,雖然對中國的認識程度各異,雖然出于不同的觀察和思考方式,但都一致對中國道路表示認同,一致承認中國現(xiàn)實的活力和未來的光明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世界眼中”系列報道受訪者眼中的中國,與西方一些媒體所報道出來的中國大相徑庭,而且不少受訪者甚至對這些媒體報道中國時表現(xiàn)的誤解甚至偏見提出了批評。了解也好,不解也罷,唯獨不該采用有色眼鏡、用曲解的方式看中國,這是所有正直的、理性看待事物的外國人士共同的看法。美國哲學教授杰斯特斯·理查茲的話一針見血:“我同很多學生交談過,90%的人都說他們喜歡中國人民。這種友好的感情是自然形成的?,F(xiàn)在對于中國有很多負面意見,這主要是美國媒體渲染出來的。要知道美國媒體為了賺錢是會罔顧事實的。人和人之間的了解是最重要的。和中國的老楊做生意的彼得,對中國的認識一定比報紙上的空談深刻得多。這種人和人之間建立的信任感是無法替代的。”
中國同世界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我們需要知道世界究竟如何看中國,我們更需要對“中國話題”日益增多真正做好準備。贊美、羨慕、理解、認同,或者誤解、偏見,我們都需要面對。應(yīng)當明確的是,中國同世界對望的目的是要更好地交流、溝通和合作。一時的不解,不應(yīng)成為恒久的障礙?;夥制?、建立信任、取得共贏的根本途徑是溝通,而溝通的要義就是以平等開放的心態(tài)相互傾聽。
感知投向中國的目光,揆觀世界變幻的風潮。理性探索“中國話題”,推動交流與合作,對中國和世界來說,這既是挑戰(zhàn),更是機遇。
- 2010-03-29建立清晰的民營經(jīng)濟制度
- 2010-03-29政府職能在于推進市場化進程
- 2010-03-29周文彰:“從實際出發(fā)”為什么這么難?
- 2010-03-29今天需要什么樣的改革者
- 2010-03-26浙江“個性化高考”之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