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薪酬藍皮書最近預測,2011年的碩士研究生平均起點月薪將超過4000元。(《華商報》5月23日)
竊以為,這不可信。在我們這個二本院校,即使教授、博導,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齡,其薪酬也遠不到這個數(shù)。青固可勝于藍,弟子薪酬亦不必不如師,但觀之于今年來我校工作的碩士研究生,基本工資僅為700多元,還搶著進來。所謂“平均起點月薪將超過4000元”,大概又是一個“被增長”的范例吧。
如今的工資體系十分混亂,事業(yè)單位都不知幾軌制了,令人郁悶且找不到北。上世紀90年代,我看到有人在報上說自己月薪不過一兩千元時,羨慕得腸子都要發(fā)青了,那時我們的副高才500余元,至于中級職稱,才三百七八十元。后來高校擴招,靠收學費過日子,才稍好些,但還是趕不上趟,總比報上不斷刷新的那些哭窮數(shù)字低不少。同是高校,“211”講師的工資比我們的教授還高。比貢獻,誰比誰差多少呢?故每念及此,總有一種被剝奪感,還搞不清是被誰剝奪的,怎樣剝奪的。
當然,二本院校教師起碼“旱澇保收”。在一個有1億貧困人口的國度里,任何個人的揮霍、炫富都是社會的恥辱。大學老師們本該對自己現(xiàn)有的收入和日常生活水平感到滿意。但當你看完近日《人民日報》刊發(fā)的《三個家庭醫(yī)療賬本》,“瞻念前景,不寒而栗”,恐怕怎么也滿意不起來了。
這三個樣本分別是工薪家庭、低收入家庭、外企白領家庭。工薪家庭,收入并不很低,但一場大病重癥,就花了50多萬元,醫(yī)保報銷后,自己還是掏了20多萬元;低收入家庭,即使小病,緊省著花,這一查那一化驗,好幾百元就不見蹤影;外企白領家庭,通過給女兒看病也感到,必須攢出50萬元,才能以備萬一。是啊,生活可以不那么考究,但有了病,特別是大病,總不能不看吧?如此,誰能對自己低下而不公平的工資收入安之若素呢?
怎么辦呢?辦法當然也有。事實上,高校教師近年來富起來的還真不少。即使我們這個二本院校也大有人在。說白了,只要淡化對國家、民族、社會與教育的責任,淡化職業(yè)操守與良知,強化“一切向錢看”的意識,一切都可以OK。因而,有了教育界最近一系列牛人雷語。先有北師大教授對自己弟子說,“到四十歲沒有4000萬身家別來見我,也別說是我的學生”;繼有開著寶馬車的云南大學副教授說,全心教學是“毀滅自己,照亮別人”。
這些言論雖是教育理念之“惡”,但誰能不承認其現(xiàn)實中的合理性呢。特別是云南大學的那位副教授,他的“金字塔理論”——“處于高校底端的是僅會講課的教師,中間的是又會講課又會拿課題的,頂端的是‘學霸’和擔任行政職務者”,就完全道出今日高校之真實生態(tài)。只是如此一來,那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老教授就陷入兩難,不知該怎樣對學生“教書育人”、對新來的青年教師“傳幫帶”了?!拔嵊谷隇閻海瑒t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其心境,和東漢名士范謗庶幾近之。但這大概又是不足為訓的。因為,一個連自己醫(yī)療費和喪葬費都攢不夠的教授,還配為人師表嗎?——那位北師大的“四千萬”教授或許就是這樣看的。所以到最后,高校只能逆淘汰,再最后,大學只能走向完結。最后的最后,“無大學則無大國”,強國夢也成了南柯一夢。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 2011-05-27體育藝術特長教育莫忘農(nóng)村
- 2011-05-26大學公司化是教育的恥辱民族的悲劇
- 2011-05-26“睡好覺不跳樓”折射出好教育標準
- 2011-05-26把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落到實處
- 2011-05-26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 推動跨越發(fā)展
- 2011-05-24家訪的教育傳統(tǒng)不應被拋棄
- 2011-05-23“善意提醒”傳遞出大學教育危險信號
- 2011-05-23“臨時校規(guī)”把師生變?yōu)榻逃兊墓ぞ?/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