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投資300多億巨資,打造了光鮮亮麗的世界第三,中國第二,華中第一高樓;一邊是6月18日,一場暴雨過后,武漢變成了“東方威尼斯”:一些主干道如發(fā)展大道,青年路、解放大道等積水超過半米,有的地方水深竟達3米,絕大部分公交停運,車輛、行人被困途中數小時。更嚴重的是,暴雨給不少居民帶來不同程度的財產損失,很多臨街商鋪被迫停業(yè),一些商品被水浸濕后報廢;多個小區(qū)的地下停車場遭遇“滅頂之災”,成百上千車主面臨修車、理賠甚至訴訟困擾;有些小區(qū)供水系統(tǒng)也在暴雨中受損,居民家中進水。而最近幾年,武漢市內澇嚴重,遭遇暴雨就成大海,公交車成了沖鋒舟,老百姓財產遭受損失。
按理說,武漢這個城市不該這么不堪一擊,因為武漢擁有長江、漢江和眾多湖泊,比起其他城市來講,有得天獨厚的排水優(yōu)勢。但是,令人氣憤的是,一場大雨讓武漢變成了“大海”。難怪網友用“歡迎到武漢來看?!钡膩碚{侃武漢排澇基礎設施的落后,新華社更是罕見地發(fā)表評論批評武漢的排澇系統(tǒng)。
武漢近年來大干快上建設高樓的同時,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我們搞搞管網、箱涵等地下排水工程的口徑竟然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標準修建的,其城市排水系統(tǒng)建設遠遠落后城市建設。在一棟棟漂亮的現(xiàn)代高樓大廈下面,排澇系統(tǒng)幾乎一片空白,遇到極端天氣時往往不是“敵手”。要說沒有錢修,那是睜眼說瞎話,我們的決策者投資300多億,有能力修建世界第三、中國第二高樓,咋就不能修建世界一流水平的下水道呢?
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說:驗證一個城市是否發(fā)達,一場雨足矣——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個小時,因為“它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來發(fā)展下水道;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你要等一場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來”。而龍應臺所說的雨后“褲腳雖濕卻不骯臟,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的街道,在武漢仍遙不可及。每每在一場大雨就“水泄不通”,內澇成患。就拿6月18日當天來說吧,武漢的市區(qū)的內澇不僅僅是褲腳濕了的問題,很多人被迫脫掉了褲子在水中游泳,足見我們武漢基礎設施的落后。
- 2011-06-24湖泊縮減也是城市內澇的重要因素
- 2011-06-23暴雨后城市內澇不只是技術問題
- 2011-06-23城市內澇何時不再“一雨一遇”
- 2011-06-22應有解決內澇的時間承諾
- 2010-07-15為何內澇成災才想起“福壽溝”?
- 2010-07-02城市,有一種夏季流行疾病叫內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