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獲獎與泰寧建筑的相通之處
www.fjnet.cn?2012-06-05 10:18? 戎章榕?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5月25日是王澍的榮耀,也是中國建筑界的節(jié)日。 有建筑界“諾貝爾獎”之譽的普利茲克建筑獎首次將2012年度頒獎地點設在中國,該獎自1979年設立以來第一次頒給只在中國做建筑的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這是國際建筑界對建筑師王澍的褒獎,也是對中國建筑成就的充分肯定。 純屬巧合,25日這一天筆者正好在泰寧縣。多年不曾到訪,映入眼簾的是齊刷刷的粉墻黛瓦,飛檐翹角的屋宇高低錯落,層疊有序,全城統(tǒng)一的新徽派建筑風格,形成了山、水、城共生共融的獨特景觀,讓人為之興奮不已。 一個是大師、大獎,一個是小縣、小手筆,本不該相提并論,但筆者發(fā)現(xiàn)兩者有相通之處——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敬重與堅守。 王澍獲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執(zhí)著地踐行著“重建當代中國的本土建筑學”理念,在多年孤獨地堅持之后獲得成功。同樣,泰寧最讓我感動的是,在崇洋之風盛行的上世紀90年代末,在城建中旗幟鮮明地提出并嚴格執(zhí)行“五不建”規(guī)定(不建羅馬柱、大穹頂、玻璃幕墻、噴泉和文化墻),深度挖掘泰寧古城文化底蘊;針對城區(qū)“綠色有余,花色不足”的現(xiàn)狀,提出把城區(qū)當作景區(qū)建,顯山露水、透綠見景、錦上添花。如今縣城人均公共綠地達13.4平方米,榮膺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 在全球化浪潮沖擊下,城鄉(xiāng)建筑“西化”、“洋化”主導風格趨同,王澍不斷反思西方現(xiàn)代城市建筑觀念,批判性地回歸地域建筑傳統(tǒng)。面對質(zhì)疑的聲音從未消停,他說:“中國的建筑師要對自己的文化有自信?!碧幙h在城建中堅持新城開發(fā)與古城保護并重原則,為了保護明代“江南第一民居”尚書第,讓新建筑與古民居相匹配,提煉出古城的造型元素以“粉墻、黛瓦、坡頂、翹角、馬頭墻”為符號,以及灰白色調(diào)組合的新徽派建筑風格,并規(guī)定縣城所有新建建筑都要采用這種風格。如今這種建筑風格已向新村建設延伸。盡管當時爭議不絕于耳,但如今一個“不怕有缺點,就怕沒特點”的理念讓人對泰寧刮目相看。 建筑是城市的靈魂。失掉了建筑的精氣神,一味地模仿,成不了大師;失去了地域特色,盲目追求大馬路、大廣場,留下的只能是千城一面。只有繼承和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為其恰當?shù)刈⑷霑r代特色,進而將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贏得世人的稱譽。 我國正處于城市化的黃金時期,大師獲獎與小縣改造,同樣值得關注,它喚醒了建筑界重新審視傳統(tǒng)建筑理念的價值,不再妄自菲薄,不再盲目崇洋,轉(zhuǎn)而尊重歷史傳統(tǒng),珍惜民族特色,多設計出與群眾需求和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建筑精品。不論是王澍獲獎還是泰寧特色,對當下的城市化都是有價值的啟示:既從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中尋求個性與魅力,又關注城市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堅持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結(jié)合,堅持一個地方一張圖,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把我們的城鄉(xiāng)建設得更美好。 同行泰寧的一位作家亦生感慨:若干年后,有人前往泰寧可能不再是為了大金湖,新徽派建筑將成為泰寧縣新的名片。信然,誠如普利茲克獎評委會主席帕倫博的這句話:“王澍獲獎是眾望所歸,他是第一個獲獎的中國建筑師,但絕不會是最后一個?!边@讓我們對未來城市建設有了更多的期許。(福建日報)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7]建筑“通病”為什么常見于保障房?
- [ 03-30]歷史建筑也是城市的文脈
- [ 11-24]莫總讓大風來給建筑質(zhì)量揭丑
- [ 09-16]努力降低公共建筑能耗
- [ 08-05]網(wǎng)民熱曬“短命建筑”,權(quán)力如何接招?
- [ 07-14]武漢之熱與現(xiàn)代建筑之病
- [ 06-14]“短命建筑”為何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