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職場女性特別是職場媽媽們的“最痛”都大同小異,那就是時間永遠不夠,時間永遠不屬于自己。作為一個職業(yè)女性也是一個母親,我想說的是:只要足夠熱愛,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會有的。
年輕時,我曾經每天早晨5點起床寫作,孩子上初二那年我開始每天晚上,他寫作業(yè)時我畫畫?,F在兒子大學三年級了,每晚獨自在燈下畫畫,我仍在繼續(xù)。
剛開始是為了給兒子做個榜樣——你看,媽媽也沒看電視;你看,被嘲笑連雞蛋都畫不圓的媽媽,也可以畫畫,有志者事竟成……最后發(fā)現,那些畫畫時光怡養(yǎng)了我的身心。
如今,有太多的東西牽扯、霸占著我們的精力和時間,我們的耳目總是處于張開的模式,對微信、抖音以及各種各樣娛樂APP毫無抵抗力,甚至是束手就擒。
要時間不辜負你,首先你要不辜負時間。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她。如果我們不警醒,就會不斷發(fā)出“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慨嘆。而我們真正要思考的是——“時間從哪里來”?
時間,每個人一天都24個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聰明和氣力,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本期我們特別邀請了4個職場麗人講述了她們的“時間從哪里來”,希望有更多職業(yè)女性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第25個小時”,更好助力自己的成長,豐潤自己的生命。
當一個職場女性在工作之外,還要開啟興趣所好的“斜杠人生”模式,不停地寫寫寫,發(fā)表文章,出版小說,每一個朋友都在問我:“時間哪里來?”其實,只要因著熱愛,你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第 25 個小時,時間擠擠總是有的。
足夠熱愛,就能找到你的第25小時
■ 艾紅
我從小就覺得自己和文字有一種特殊緣分。很多時候那些文字就好像跳舞的小人,在我腦海里面翻騰,催促著我要把它們寫出來。在過去那個年代,投稿是一件過于神圣而莊嚴的事情。無數次,我拿著投稿信站在綠色郵筒邊上,遲疑再三還是沒有寄出。我怕石沉大海,更怕收到一封拒絕信。慢慢地,我一點一點比綠色郵筒高了,勇氣卻一點一點沒了。
再后來去美國留學、工作,在昏天黑地的審計忙季中,還堅持著每天寫一點文字。在全英文的無聊會議上,我用中文在筆記本上寫道:“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誰人說?!标P于文字的夢想,于我終究是漸行漸遠了。
后來我回國發(fā)展,工作強度加大。再有了兩個孩子,有時候想寫點什么,才開了一個頭,就要陪孩子做作業(yè)了,還要給孩子讀睡前故事。再回來的時候,工作郵件又來了,電話會議又開始了……職場媽媽的痛都大同小異,時間永遠不夠,時間永遠不屬于自己。
我發(fā)現,我們對于孩子的包容,遠比對于父母的要多;我們對于孩子的付出,也比對于父母的多。記得去年我休假陪著爸爸去以色列,在途中遇到一對老夫妻。這次旅行是他們兒子出錢的,但是他們更希望兒子能夠陪著一起來,因為他們想要的是在一起的時間。那對老夫妻臉上失望的表情我至今難忘。
于是,我一氣呵成寫了一篇《帶上爸媽去旅行》,而我的文字被一個公眾號選中了。于是就這么寫了很多文章,前后居然也累積了十幾萬字——關于職場的吐槽,關于育兒的思考,關于婚姻的感悟,還有關于女性的自我成長。
如今的職業(yè)女性往往在職場和家庭的矛盾中掙扎,在幾重身份之下,還有一個無處安放的自我。職場不會因為你是女性就多半點柔情,也不會因為你是母親就多一點體恤。如果是女性還位居高位,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職業(yè)和生活如何平衡”。
比如當年我毅然決定離開外資銀行,投入互聯網金融,很多朋友得知后,第一個問題是:“那你老公怎么辦?”“孩子誰來管?”
我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讓我先生去告訴他的朋友們,他馬上要離開現在的外企加入一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朋友們問的是他要去擔任什么職務,具體要做些什么,工作是否有發(fā)展空間。沒有一個人會問他:“你老婆怎么辦?”“你孩子誰來管?”
其實,這也代表著很多職業(yè)女性所面臨的問題,在世人眼里,已婚的職場女性,首先是母親,其次是妻子,工作只是為了不脫離社會。
當一個職場女性在工作之外,還要開啟興趣所好的“斜杠人生”模式,不停地寫寫寫,發(fā)表文章,出版小說,每一個朋友都在問我:“時間哪里來?”
在公司里面,我怕老板問,你哪里有時間寫小說,因為我怕老板以為我工作量不夠;在學校里面,我怕孩子的老師問,你哪里還有時間寫文章,因為我怕老師以為我沒有好好“陪讀”檢查功課;我更怕父母問,因為只有父母知道,我一旦寫起文章就會熬夜,我怕他們擔心……
是的,每一個人一天只有 24 個小時。職場女性的 24 個小時大部分都不屬于自己。那第 25 個小時,又從何而來?
其實,只要因著熱愛,你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第 25 個小時。這不是“時間從哪里來”的問題,而是“時間都去哪兒了”的問題。因為很多時間被我們無意間浪費了,時間擠擠總是有的。
我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遲遲不肯睡,自虐式地寫作。還有就是在各種國內和國際旅途中利用大量的碎片時間。我的10 萬+文章《中國當媽之奇葩現狀》,就是在上海飛往澳洲的國際航班上碼出來的。春節(jié)我?guī)е患依闲∪グ闹蘼眯?,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所有人都在睡覺或看電影,我就開著頭頂的一盞閱讀燈,寫了一路。
還有,孩子課外輔導班的門口也是最好的寫作時間。最近的一篇 10 萬+文章《45歲女人的一地雞毛》,就是在女兒的英文輔導課門口寫的。
當別的家長在刷朋友圈的時候,我在手機上寫文章。用手機寫文章絕對不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而一個愿意用手機寫小說的人,也真的是因為喜歡。
我是一個職場女性,是互聯網從業(yè)人員;我是一個母親——兩個在上學孩子的媽媽;我是一個妻子,還是經常要和老公秀恩愛的那種。
但我更是我自己,有夢有趣,喜歡碼字。
謝謝,每天早起2個小時的自己
一臺燈,一電腦,一水杯,早上時光靜謐而奢華,每天早上5點左右起床,今年已經是第14個年頭了。我喜歡早起的生活,這個時段靈感茂盛,效率威武,讓我心無旁騖、事半功倍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總之,早起前期靠新鮮,中期靠自制,后期靠喜歡。長期早起,會讓你遇到一個美好到曾經想都不敢想的自己。
■ 梁爽
“一臺燈,一電腦,一水杯,早上時光靜謐而奢華,每天早上5點左右起床,今年已經是第14個年頭了?!蔽野l(fā)了這條微博后,收到不少點贊,其中有人說,自律得讓人肅然起敬。
我開始早起時,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自律,更沒有意識到早起會改變我的人生軌跡。早起這件小事不值一提,但堅持了14年,連我都有點佩服自己了。
“早起”這個好習慣是我大一時正式開始的。第一個學期成績公布后,我排名后十名。當時臉上掛不住,就向寢室學霸學,早上5點起床。
畢業(yè)至今,不管工作換了幾份,朋友換了幾撥,從南方搬到北方,從單身變成已婚,業(yè)余開始寫作出書,一直陪伴我的,只有早起。
從前那個臨時抱佛腳、三分鐘熱度、“拖延癥晚期”的我已漸行漸遠,逐漸蛻化成做事有計劃,總能提前交付,工作、愛好兩不誤的人。
謝謝你,14年以來堅持早起2個小時的自己
心理學家稱,自律分三個階段,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我覺得我的早起也有這三個階段。
早起前期,是興奮。我驚喜地發(fā)現,早上大腦的配置特高,經過一夜睡眠,腦里閃存很低,記憶力顯著提升,分析問題開啟超清模式,能用1.5倍速進行思考,沒有外界打擾,容易進入心流狀態(tài)。那時我像一個白撿到巨款的暴發(fā)戶一樣興奮。
早起中期,是痛苦。早起第一個冬天,我起不來。但我想想學霸室友英語四級都快700分了,還風雨無阻地早起,我憑什么慣著自己。于是咬著后槽牙起床,和室友一起冒著刺骨的風,沿著昏暗的路,找個教室學習,手指凍得僵硬,身體取暖靠抖。
后來我想通了,我是為了目標而早起,不是為了早起而早起。如果身體不適,工作勞累,頭天沒睡好時,恢復精力才是要緊事,就別強迫自己早起了。
早起后期,是享受。早起過了中期,就不再需要刻意堅持了。我已經潛移默化調好了生物鐘,以前需要鬧鐘和毅力,后來自然醒。晚上10點多睡的話,第二天早上5點多準醒。
每個階段的早起,都幫了我大忙
大學時代,早起主要是朗讀英語,曾把《新概念3》背得很熟;身體欠佳,早上去附近公園跑步,或在家練瑜伽、打坐。
工作之初,主要用來看專業(yè)書或職場書,讓自己盡快上手;工作熟了,開始看各種喜歡的書,后來慢慢走上寫作道路。
以前我看重早起的儀式感,泡個花茶,看個日出,打個靜坐,看本好書。近一兩年,我早上醒來,很少碰手機,喝水潤喉后,二話不說進入寫作狀態(tài)。
我喜歡早起的生活,這個時段靈感茂盛,效率威武,讓我心無旁騖、事半功倍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長期早起對我的改變,別說生物鐘和事業(yè)運,就連性格都好多了。
其實,你想要的安全感,長期早起能給你。你想工作愛好兩不誤,長期早起能幫你?;@球巨星科比說:“十多年過去了,洛杉磯街道早上4點的黑暗仍沒改變,但我卻已變成了肌肉強健、有體能、有力量、有著很高投籃命中率的運動員?!?/p>
長期早起,會讓你遇到一個美好到曾經想都不敢想的自己。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說過,“學習讓你每晚睡前都比那天早上醒來時聰明一點點”。對我來說,每天上課或上班前,我已經比早上起來時優(yōu)秀一點了。
每天瑜伽讓人生美若黎明
自從兩年前開始練習瑜伽之后,我的身上發(fā)生了太多的 “意想不到”,感覺自己煥然一新。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了。
■ 青檸檬
可是現在我每天提前一小時起床,為了瑜伽晨練,有時候為了跟上老師的晨練課直播,早上 4 點多就爬起來了。我還是原來那個愛賴床的我嗎? 更“可怕”的是,為了早起,我這個“骨灰級的夜貓子”居然能早睡了。
沒想到我又開始學習了。整個大學期間,我過得非常“充實”,原以為工作后終于可以放松了。誰知道練上瑜伽后,我又開啟了新一輪的學習節(jié)奏。周一和周四,下了班還有瑜伽課,回到家還要看書反復練習,邊看還拿個筆記本記筆記,回頭還忙著問瑜伽老師問題,有時候還要關注自己喜歡的老師……
我感覺又回到了校園時代,整個人充滿了激情與活力。有時工作生活會讓我們逐漸變得麻木、遲鈍,而瑜伽讓一切平淡但不平凡。
沒想到自己的暴脾氣不治而愈了。以前我是個比較急躁的人,很多時候三句話沒說完,自己先氣得臉紅脖子粗。暴脾氣曾經讓我吃了不少虧。
練了瑜伽之后,我慢慢變得沉穩(wěn)了,遇事知道冷處理了,朋友都夸我“溫柔”了不少。最主要的是,我知道反思反省自己了。
沒想到越來越多人夸我“氣質好”了。因為讀書的時候喜歡趴在書本上,我的儀態(tài)不是特別好,走路時腰挺不直,脖子還有點前傾。練瑜伽之后,朋友們告訴我,覺得我現在走路帶風,整個人的氣質直線上升。
沒想到自己出國首發(fā)站居然是印度。大學時我最想去的是歐洲,希臘許愿池、羅馬廣場上的藍眼睛帥哥、還有法國普羅旺斯一望無際的薰衣草海洋……萬萬沒想到,2018年11月,我和瑜伽群里的小伙伴一起去了印度。
有時候,下班之后也想煲個劇啊,刷刷抖音,但是憑著對瑜伽的一腔熱血,所有誘惑和艱難,我都抵擋住了。最初只是頸椎不舒服,想做點拉伸運動,沒想深陷瑜伽無以自拔,連我自己都很驚訝。
工作之后,遇到新朋友的機會少了;但是,練習瑜伽讓我遇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們互相幫助、鼓勵,偶爾還和她們相約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練習……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了。我期望能和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一樣,美若黎明。
見縫插針“播種”小美好
這些年,我用手賬記錄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時不時畫下身邊的水果蔬菜或者是我家貓咪的表情,這種見縫插針“播種”下的愉悅種子,讓平淡的日子也開出了花。
■ 劉竹
雖然年過半百,我總是像孩子一樣,睜大雙眼看世界,而且什么都可以入畫,自己親歷的,甚至是夢境……這樣的記錄方式已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前些時候,在超市買回一籃豆苗,綠油油的煞是可愛,擺在餐桌上,勝過花瓶里艷麗的鮮花,極為養(yǎng)眼,根本舍不得掐下來做成盤中餐。于是我興奮地提筆畫下了它,連夜發(fā)到好友群里,大家都喜歡得不得了。
對于毫無繪畫基礎的我來說,畫畫是排解壓力的最好方式。不管遇上多么不開心的事,只要拿起畫筆,瞬間就會忘掉不快。涂涂抹抹的繪畫過程,從頭至尾都只為愉悅自己,順帶也可以愉悅他人。
除了畫畫,閱讀也是我的愛好。不看電視,不玩抖音,只喜歡見縫插針捧起自己喜歡的書。在我看來,乘坐高鐵、飛機就是我閱讀的大塊時間,而輕軌、公交以及排隊等候、如廁等就是我的碎片時間。
不好意思,我的書,大多是坐在馬桶上看完的。衛(wèi)生間的柜子里永遠都放有一本書和一支筆,外加一副老花鏡。那一方獨屬于自己的小天地,是看書的絕佳環(huán)境,無人打擾,便于沉思,利于與作者同呼吸。
手機備忘錄則是我的“記事本”,記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讀書筆記。早川由美的《耕食生活》讀書筆記就記在備忘錄里。作者由美說人的心情是會傳染的,她認為生兒育女是一堂豐富的生命課程。如果早些年看這本書,我敢說,自己孕育生命的過程與心情絕對會不一樣!
這些年,我用手賬記錄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時不時畫下身邊的水果蔬菜或者是我家貓咪的表情,這種見縫插針“播種”下的愉悅種子,讓平淡的日子也開出了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