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宗罪:賣文憑。
眾所周知,不少腐敗分子擁有博士文憑。浪得虛名的博士文憑出自中國著名學府,比妓女賣肉還要卑劣無恥。妓女“肉償了”付出了勞動,而四川省教育廳廳長在北師大拿的博士文憑,居然不出一分錢學費。2009年,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新增83名院士,八成以上是官員?!皬d級干部一走廊 ,處級干部一禮堂,科級干部一操場”,國家督學官員也有好幾千。2009年中國高校評選出“百名名師”,十之八九帶長字號?,F(xiàn)在又出現(xiàn)了在職官員到高校兼職的壯舉。作為公權(quán)人物,手握權(quán)力資源,醉翁之意不在酒,高校借此提升名氣,又可獲得“潛規(guī)則”帶來的利益,而官員不但有豐厚的報酬,還可博得‘學者型官員’的美譽,利于仕途升遷。官員通吃,政界商界高校,中國已無凈土。
第二宗罪:媚富。
浙江大學、上海交大相繼開辦“富二代”培訓班,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開出國內(nèi)首個奢侈品研究中心,首批招收碩士研究生20人,以上三者學費高達幾十萬元。
媚富必然欺窮。貧困生怎么辦?貸款呀,“助學”做了“學奴”,青春用于還債。這套把戲日常化,先是鼓動人買車,車買上了,油價漲上去了。貧困階層因失去向上流動的希望,因絕望而鋌而走險,這比貧困還要可怕。公交車爆炸案、殺害城管,原來并不是恐怖分子啊。
第三宗罪:造假。
論文造假經(jīng)曝光而下馬的、曝光而沒有下馬的校長、院長無須贅言,連堂堂院士也做假,編寫教材的人也在做假。有人考證,在現(xiàn)行的中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虛構(gòu)的故事,如《陳毅探母》、《愛迪生救媽媽》、《朱德與蘭花》(均為虛構(gòu)))。上梁不正下梁歪,學生作文更是做假,我總結(jié)過:一出門,地上躺著錢包;過馬路,路上有個大娘;坐車,給老人讓座。然后是父母雙亡,老師得了“絕癥”……
第四宗罪;無恥。
教育部官員吹噓中國的本科教育是成功的,而高校本科評估檢查公然做假,已有不少人士撰文批評,堂堂大學校長在教育部小職員面前低三下四做孫子狀,怪不得大學畢業(yè)生一窩蜂考公務(wù)員。大學教授寧愿丟了專業(yè)去做官,跑得屁顛屁顛。高校培養(yǎng)不出人才,卻振振有辭“沒有好苗子”,有好苗子也留不下來,北大、清華成了赴美留學預(yù)備班,“星光人才”何處去,落戶世界上又干凈又美麗的地方。
教育界愛吹神話,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0后”們感慨不幸:“當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當我們讀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要錢;我們還沒工作的時候,工作是分配的;我們可以工作的時候,卻找不到工作;當我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的;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卻買不起房子……”這是現(xiàn)實。這不全是教育的責任,但教育總有應(yīng)該盡到的責任,大學是整個社會的“精神旗幟”,有教育精神,應(yīng)該擔當起引領(lǐng)主流價值的形成和推廣的作用,至少不能象今天的中國大學那樣自甘淪落,淪為權(quán)力的奴才、媚富的商人、欺窮的罪人、無恥的掮客。
高校本科擴招,然后又是研究生擴招,給國家?guī)硖咸喜唤^的銀子,國家對教育的撥款卻依然趕不上非洲窮國烏干達。中國百姓的稅收負擔世界第一,且以40%或者更高的比率增長著。廣大家長給教育貢獻了那么多真金白銀,教育回報以什么?學術(shù)政客與腐敗官僚沆瀣一氣,借教改之名魚肉百姓,將體制之惡擴大到極致,致使怨聲載道。錢學森問:“我們的教育為什么沒有培養(yǎng)出杰出人才”,眾所周知:因為教育諂權(quán)、媚富、造假、無恥……
- 2009-12-22公權(quán)染指擇校費讓教育資源天平更失衡
- 2009-12-21中學生聚眾淫亂的背后是性教育的缺失
- 2009-12-17教育能冷對煙草商的熱臉嗎?
- 2009-12-17關(guān)注學生近視需要教育遠視
- 2009-12-17不能聽任“兩只老虎”撕咬教育公平
- 2009-12-17能不能給予民辦教育國民待遇
- 2009-12-16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種教育不公
- 2009-12-16教育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