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作協(xié)主席、作家方方通過微博爆料稱,湖北省作協(xié)向中國作協(xié)推薦的魯迅文學獎某個參評作品存在問題,該詩人“詩寫得很差”,推薦前就到處活動,但他卻把所有評委搞定,以全票通過,獲得湖北省作協(xié)的推薦入圍魯迅文學獎詩歌類參評目錄。(5月27日《新京報》)
方方所指的詩人柳忠秧,對記者表示:“不認識評委,絕對沒有跟評委拉關系。方方不懂我的古體詩,沒有資格評論?!辈⒎Q要跟方方打官司,讓方方拿出證據,他“到底搞定了誰”。方方懂不懂古體詩,或者懂到何種程度,同為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柳忠秧可能了解,但嚴格來說,還是需要求證。至于柳忠秧的“古體詩”寫得好不好,不妨擺出來供大家評判:“國民黨共產黨,開天辟地。講習所黃埔軍,眾志成城。陳獨秀孫逸仙,國共合作。蔣中正毛澤東,兄弟并肩?!?/p>
這是柳忠秧《嶺南歌》的節(jié)選,此詩算不算得上好的古體詩呢?我想,大部分公眾已有看法。這樣的詩歌居然獲得湖北省作協(xié)的推薦,入圍魯迅文學獎詩歌類參評目錄,并且是一致通過,如果屬實,公眾怕是都敢自稱詩人、文學家了。文學評價類似的質疑,已經不是第一次,也不僅僅局限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這幾大國家級文學大獎都呈現出這樣的態(tài)勢,就很說明問題了。
被質疑者當然可以反過來質疑大部分公眾的文學欣賞能力。柳忠秧博客自爆曾經參加廣東省作協(xié)魯迅文學獎初評沒有通過。他撰文解釋稱,“《嶺南歌》落選一個重要原因是部分評委素質不行。二流或三流的評委評一流的作品,其結果可想而知”,并稱“作為詩人,我則具備強大而厚實的文化自信,詩學自信、創(chuàng)作自信。”看到柳忠秧的解釋,正常的人恐怕都要會心一笑。
廣東作協(xié)的水平看來比湖北作協(xié)“低”不少,不懂得啥是好的古體詩。不否認,不是每個人都有文學鑒別能力,公眾的文學素養(yǎng)絕大部分也不如評委們高。但是,公眾中也有具備文學鑒賞能力的人,而且不在少數。如果參評作品得不到普通公眾的認可,也得不到高文學素養(yǎng)公眾的認可,甚至文學界內部也質疑,這樣的作品居然可以通過省一級作協(xié)的評審推薦,這意味著什么?
還記得2010年的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獎者5人,三名為文學雜志編輯(其中兩名主編副主編),一名文學院院長,一名黨務官員(車延高)。特別是武漢市委常委、紀委書記車延高,以“羊羔體”奪得詩歌獎,引發(fā)巨大爭議。當時本人寫文章稱,歷任過文聯(lián)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xié)主席的茅盾先生,不知道其是否可以得茅盾文學獎?同樣,3年前,第8屆茅盾文學獎第一輪投票結果,得票前10名作者中,省級作協(xié)主席、副主席占到了8位。
不僅如此,有媒體好事統(tǒng)計了下,歷屆獲獎者中,多有官員、將領、雜志主編、作協(xié)主席。身份當然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障礙,更不該因此就一定不能拿獎。但如果得獎的人都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這就說明文學評審過程可能出了問題。柳忠秧是誰,在此之前本人完全不知道,在方方微博爆料后,我搜索了一下,詩人柳忠秧,也有一堆頭銜。
輿論不該影響和代替文學標準,只是當文學評介喪失起碼的標準,或者說當文學評獎喪失公正,又能如何苛求輿論不質疑?一個作家質疑另外一個作家,確實未必質疑的就是事實,誅心之論、不負責任的質疑當然要不得,證據才是核心。方方通過微博實名舉報,曾接到托人轉達的說情電話,至少也算一個證據。搞清楚更多關于柳忠秧“到處活動”的證據,是否存在,其實并不難,關鍵是相關部門愿意不愿意調查。
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真心不希望茅盾寫“論茅盾文學獎的倒掉”,魯迅寫“論魯迅文學獎的倒掉”。 |